我國物流業第三利潤源地位凸顯
[ 時間:2013-11-09 09:43 點擊: ]
在我國,一件商品從原材料到成品,加工制造的時間通常不超過10%,剩下90%以上的時間都處于倉儲、運輸、裝卸搬運、包裝、配送等物流環節,低效的物流在拉長商品生產周期的同時,大大推高了成本。
不僅是制造業,物流的效率還直接影響著商貿、農業的效益。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告訴記者,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,現代物流決定了現代經濟發展的規模、效益和質量。
近年來,政府把物流業列入國家產業振興計劃,其規模、速度、質量、模式都出現了跨越式的增長。為促進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,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,國務 院2009年印發了《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》?!兑巹潯分赋?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、倉儲業、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,涉及領域廣,吸納就業人數 多,促進生產、拉動消費作用大,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隨著宏觀經濟增速穩中放緩,我國經濟寄望繼續通過投資拉動、勞動力投入實現快速增長的機會大大降低,企業繼續通過擴張產能、工藝改造獲取利潤的空間也大幅縮水,我國經濟發展重心逐漸從追求速度和規模向質量和效益轉變。
這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。“國際經驗表明,經濟增速放緩時期,物流業‘第三利潤源’的戰略地位將得到凸顯。當前,物流成本過高仍然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 要因素。物流成本平均占企業總成本的30%,物流時間平均占生產和銷售過程的90%,向物流要效益潛力巨大,成為企業在增長困境壓力下,挖潛增效,提升利 潤的重要源泉。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分析認為,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長期維持在18%左右,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左右。通過降低物 流成本,也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提高效益,減少對GDP增長的依賴。數據顯示,全國現有載重運輸車輛1116萬輛,道路運輸經營主體722萬家,每一主體平均 擁有車輛僅為1.55輛。“我國物流業起步晚,門檻低,市場主體龐雜,市場秩序亟待規范。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副主任周志成強調。
“當前物流業最突出的問題還是社會化程度不高。許多傳統企業‘小而全’、‘大而全’模式依然存在,大量的物流需求尚未轉化為市場化、社會化需求。”賀登才表 示,受經濟增速趨緩影響,客戶企業集中主業壓力明顯加大,逐步加快物流業務和資源外包。實施物流外包,符合社會分工細化要求,能夠明顯降低物流成本,提高 服務質量,減少資產投入,提高物流效率。實施物流外包,也帶動了客戶企業生產方式變革和流通方式轉變,促進客戶企業轉型升級。
來源:上海強生搬場運輸有限公司
上一篇:逆向物流的產生-上海強生搬場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