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鎮化給流通業帶來新機遇-強生搬場
[ 時間:2016-05-20 16:33 點擊: ]
近十年來,中國流通業發展取得十分顯著成績,無論是規模增長,業態業種的豐富,還是流通領域法規和標準建設等。
在流通規模方面, 2011年,中國流通業實現增加值7.4萬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達15.8%;吸納就業1.05億人,占全國就業總數的13.8%,并創造了全國19.2%的稅收。
業態業種日益豐富,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發展。隨著零售業態的擴展,一批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投入使用,連鎖企業統一配送率明顯提高。2011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萬億元,比2005年增長了近4倍。其中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7500億元,相當于美國2008年的水平。
此外,中外流通企業在華同臺競爭、共同發展,形成了開放共贏的發展局面。而且流通領域法規和標準建設得到加強,市場秩序有所改善。中國出臺了《反壟斷法》、《拍賣法》、《直銷管理條例》、《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》等44件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,累計發布國家標準209項、行業標準591項,標準實施力度加大,應用水平提高。中國政府下大力氣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,確保食品藥品安全、打擊侵犯知識產權、商業欺詐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,都收到了積極成效。
當然,中國流通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,面對新的形勢,需要做進一步的努力。
城鎮化給流通業帶來新機遇
我們知道,城市化與流通業發展呈正相關性。有研究機構對各國數據的分析表明,城市人口增速和批發零售業增速的走勢較為一致。2011年,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51.2%,而人均收入與中國相近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率在70%左右,可見中國發展城鎮化仍有很大空間。根據中國2010年的情況,一個農村居民轉化為城鎮居民,消費需求將會增加1萬多元,而中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,可以吸納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城,這將為流通業開辟極大的增量市場。
大城市中出現的CBD、商貿功能區以及與投資貿易相配套的高端服務業等,還會創造出許多新的投資和消費機會,從而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時,也創造出對流通服務業的需求。
現在中國居民消費中商品消費的比重過高,一般占到總消費的七成以上。按照消費結構的變化規律,我認為中國的服務消費將是今后增長最快的領域。特別是家庭服務、旅游文化、體育保健等服務需求將越來越旺,從而成為流通服務業除商品買賣外又一個新的增長極。
流通服務業的發展可以為城市化提供大量就業崗位。城市化必須為大批進城的農民提供就業崗位。流通服務行業進入門檻低,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。若干年前,農業部的調查顯示,進城務工的農民中有73%從事的是批發、零售和餐飲等流通服務,如果加上從事物流運輸的人員,則比重更高。從事流通所需資金門檻也是最低的。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測算,2020年中國初等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就業缺口將高達2000萬,而流通領域大部分傳統行業對教育水平要求不高,將是安排這部分就業的主渠道。
基于以上,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三點判斷:
一是隨著擴大內需成為長期戰略,中國流通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,在城市化和經濟結構調整中會扮演重要角色,并處在優先發展的位置。
二是在流通業發展結構上,商品銷售的折實增長(扣除物價因素)仍會高于GDP增幅3個百分點以上,但不會再有前些年那種高增長;生產和生活服務業的增長率將會高于商品銷售的增長率,特別是社區服務、各種細分的家庭服務;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,降低流通成本的電子商務、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平臺、增值服務等也會有很大的發展。此外,大眾化品牌餐飲、經濟型住宿、美發美容、沐浴、洗染、快遞等服務行業的便利化、標準化、連鎖化水平,以及服務質量,都會有明顯提高。信用評估、經紀代理、市場調查、服務外包、創意設計等商業服務業發展空間也會很大。典當、拍賣及融資租賃、設備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則會有更大的市場需求。
三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,流通業改革開放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。除了提高流通業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,引進新業態、新技術外,還將鼓勵中國流通企業走出去,建立國際采購和營銷網絡。
流通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及政策措施
近期國務院下發了流通改革和加快發展的文件,并頒布了國內貿易“十二五”規劃。這兩個文件對下一步中國流通業的發展做出了指導,同時也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。按照我的理解,其政策施力的方向主要是以下幾點:
一是圍繞改善民生,擴大消費,支持發展居民生活服務業,重點是大力發展社區商業,打造便民生活服務體系。
二是圍繞完善城市配送體系,提高流通效率,支持發展第三方物流,鼓勵采用新的物流技術和信息化手段,搞好物流切點布局,提高物流標準化水平,推進供應鏈模式創新。
三是圍繞電子商務發展,支持認證、支付等支撐體系的完善,推動實體交易與網上交易相互促進。同時,支持推廣物聯網、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全球定位系統、移動通信、地理信息系統、電子標簽等信息技術,在流通領域的擴大應用,提升各類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。
四是圍繞完善公共服務促進體系,重點支持中小微流通企業發展。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。主要是加大財政支持、減輕稅費負擔、提供融資便利、支持聯合采購、鼓勵連鎖經營和特許經營等。
五是圍繞節能減排,支持綠色流通和流通領域的節能環保,重點在大商場實施節能改造。
六是圍繞商業誠信體系和守法經營,支持公平競爭環境的建設,包括加強某些重要商品的流通準入管理和流通追溯體系建設。
在流通規模方面, 2011年,中國流通業實現增加值7.4萬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達15.8%;吸納就業1.05億人,占全國就業總數的13.8%,并創造了全國19.2%的稅收。
業態業種日益豐富,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發展。隨著零售業態的擴展,一批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投入使用,連鎖企業統一配送率明顯提高。2011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萬億元,比2005年增長了近4倍。其中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7500億元,相當于美國2008年的水平。
此外,中外流通企業在華同臺競爭、共同發展,形成了開放共贏的發展局面。而且流通領域法規和標準建設得到加強,市場秩序有所改善。中國出臺了《反壟斷法》、《拍賣法》、《直銷管理條例》、《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》等44件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,累計發布國家標準209項、行業標準591項,標準實施力度加大,應用水平提高。中國政府下大力氣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,確保食品藥品安全、打擊侵犯知識產權、商業欺詐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,都收到了積極成效。
當然,中國流通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,面對新的形勢,需要做進一步的努力。
城鎮化給流通業帶來新機遇
我們知道,城市化與流通業發展呈正相關性。有研究機構對各國數據的分析表明,城市人口增速和批發零售業增速的走勢較為一致。2011年,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51.2%,而人均收入與中國相近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率在70%左右,可見中國發展城鎮化仍有很大空間。根據中國2010年的情況,一個農村居民轉化為城鎮居民,消費需求將會增加1萬多元,而中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,可以吸納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城,這將為流通業開辟極大的增量市場。
大城市中出現的CBD、商貿功能區以及與投資貿易相配套的高端服務業等,還會創造出許多新的投資和消費機會,從而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時,也創造出對流通服務業的需求。
現在中國居民消費中商品消費的比重過高,一般占到總消費的七成以上。按照消費結構的變化規律,我認為中國的服務消費將是今后增長最快的領域。特別是家庭服務、旅游文化、體育保健等服務需求將越來越旺,從而成為流通服務業除商品買賣外又一個新的增長極。
流通服務業的發展可以為城市化提供大量就業崗位。城市化必須為大批進城的農民提供就業崗位。流通服務行業進入門檻低,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。若干年前,農業部的調查顯示,進城務工的農民中有73%從事的是批發、零售和餐飲等流通服務,如果加上從事物流運輸的人員,則比重更高。從事流通所需資金門檻也是最低的。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測算,2020年中國初等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就業缺口將高達2000萬,而流通領域大部分傳統行業對教育水平要求不高,將是安排這部分就業的主渠道。
基于以上,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三點判斷:
一是隨著擴大內需成為長期戰略,中國流通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,在城市化和經濟結構調整中會扮演重要角色,并處在優先發展的位置。
二是在流通業發展結構上,商品銷售的折實增長(扣除物價因素)仍會高于GDP增幅3個百分點以上,但不會再有前些年那種高增長;生產和生活服務業的增長率將會高于商品銷售的增長率,特別是社區服務、各種細分的家庭服務;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,降低流通成本的電子商務、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平臺、增值服務等也會有很大的發展。此外,大眾化品牌餐飲、經濟型住宿、美發美容、沐浴、洗染、快遞等服務行業的便利化、標準化、連鎖化水平,以及服務質量,都會有明顯提高。信用評估、經紀代理、市場調查、服務外包、創意設計等商業服務業發展空間也會很大。典當、拍賣及融資租賃、設備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則會有更大的市場需求。
三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,流通業改革開放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。除了提高流通業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,引進新業態、新技術外,還將鼓勵中國流通企業走出去,建立國際采購和營銷網絡。
流通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及政策措施
近期國務院下發了流通改革和加快發展的文件,并頒布了國內貿易“十二五”規劃。這兩個文件對下一步中國流通業的發展做出了指導,同時也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。按照我的理解,其政策施力的方向主要是以下幾點:
一是圍繞改善民生,擴大消費,支持發展居民生活服務業,重點是大力發展社區商業,打造便民生活服務體系。
二是圍繞完善城市配送體系,提高流通效率,支持發展第三方物流,鼓勵采用新的物流技術和信息化手段,搞好物流切點布局,提高物流標準化水平,推進供應鏈模式創新。
三是圍繞電子商務發展,支持認證、支付等支撐體系的完善,推動實體交易與網上交易相互促進。同時,支持推廣物聯網、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全球定位系統、移動通信、地理信息系統、電子標簽等信息技術,在流通領域的擴大應用,提升各類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。
四是圍繞完善公共服務促進體系,重點支持中小微流通企業發展。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。主要是加大財政支持、減輕稅費負擔、提供融資便利、支持聯合采購、鼓勵連鎖經營和特許經營等。
五是圍繞節能減排,支持綠色流通和流通領域的節能環保,重點在大商場實施節能改造。
六是圍繞商業誠信體系和守法經營,支持公平競爭環境的建設,包括加強某些重要商品的流通準入管理和流通追溯體系建設。
來源:上海強生搬場運輸有限公司